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主板上市40家,募资金额居全球首位,其中宁德时代赴港二次上市融资超300亿元,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紧随其后[1] - 上半年港股及美股IPO案例数达292笔,同比上升32.7%,占整体退出案例62.4%[1] - 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大型IPO推动港交所募资规模登顶全球[3] - 德勤预计2025年港股将迎来约80只新股,融资金额达1300亿到1500亿港元[5] 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修复逻辑显现,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7000亿港元,融资成本显著低于美国及内地[2] - 政策红利包括证监会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及"A+H"快速通道[2] - 监管审批提速,A to H企业备案效率提升,且赴港上市企业质量较高[3] - 明星企业示范效应显著,如蜜雪冰城认购倍数达5258.21倍,冻资1.82万亿港元;宁德时代认购超120倍,冻资2800亿港元[3][4] VC/PE退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3家上市中企获VC/PE支持,渗透率达67%,同比上升35.2%[6] - 港交所主板为VC/PE贡献582.03亿元账面退出回报,整体IPO退出总回报1057.61亿元,平均回报倍数3.83倍[6] - 头部机构如中金资本收获7家被投企业IPO,红杉中国参投6家,华金资本、君联资本各5家[7] - 影石创新上市首日为IDG资本、启明创投分别带来853倍、183倍账面回报[7] 行业分化与挑战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9] - 消费行业账面回报倍数达17.81倍,电子信息行业退出金额最高(273.97亿元),先进制造回报倍数仅1.50倍[9] - 上半年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约30%,海螺材料科技首日跌47.67%,METALIGHT跌30.26%[8] - "新消费+硬科技"为港股成长主线,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市场认可度[9]
港交所锣声不停 VC/PE迎退出大年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2 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