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对擎天柱机器人的预期与评价 - 马斯克预测机器人业务将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是当前估值的20-30倍 [1] - 马斯克表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想要擎天柱机器人,工业领域需求庞大,假设年产10亿台,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3] - 马斯克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重申擎天柱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产品 [3] 擎天柱机器人的产品进展与市场表现 - 擎天柱V3设计已完成但未发布,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马斯克称其为"堪称完美的设计"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7] - 擎天柱V2版本在生产近1000台后于7月初暂停生产并进行设计调整,原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的目标可能难以完成 [27]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擎天柱展示效果平淡,仅静态展示于玻璃罩内,而其他机器人动态互动更吸引眼球 [4]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创2012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8] - 全球汽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下降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9] - Model 3/Y交付37.37万辆同比下降12%,高端车型Model S/X及Cybertruck交付1.04万辆同比下降52% [10] - 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 [11] - 净利润11.72亿美元(GAAP口径)同比下降16%,非GAAP口径净利润1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3% [8]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二季报发布后盘后股价下跌超8% [12] - 特斯拉成为"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12] - 截至统计时点,股价305.3美元,市值9834亿美元 [13] 擎天柱机器人的量产计划与预期影响 - 计划2026年初启动规模化生产,目标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月产量10万台 [13] - 预计到2026年底才能对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13] - 马斯克坦言公司可能经历几个"艰难季度" [14] 机构对擎天柱的估值分歧与技术挑战 - ARK投资预测特斯拉估值可达25-30万亿美元,核心假设为擎天柱年收入潜力30万亿美元将超越汽车业务 [15] - 瑞银质疑人形机器人的类人灵巧手必要性,认为成本控制是商业化关键障碍,预测需3-5年突破成本与场景适配难题 [15][16] 政策环境对汽车业务的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终结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将于10月到期 [20] - 第二季度新增关税成本约3亿美元,其中2/3影响汽车业务 [20] - 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下跌20%,税收抵免到期后需求将进一步受压 [20] - 碳积分收入4.39亿美元,较第一季度的5.9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8.9亿美元大幅下滑 [21] 管理层变动与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影响 - 马斯克深度参与美国政治,支持特朗普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拖累销量 [19] - 擎天柱项目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奇6月初离职,由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 [27] - 特斯拉董事会已开始寻找首席执行官继任者,因对马斯克过度介入政治及股价暴跌的担忧 [29]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对比 - 中国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智元机器人月产能千台,已实现首批1000台量产下线;宇树科技2025年计划量产超5000台;乐聚机器人冲击年度上千台交付 [27] - 中国移动1.24亿机器人订单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商业化落地机会 [2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 [27]
马斯克错在哪儿?可别重蹈乔布斯的覆辙
搜狐财经·2025-08-01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