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多地通过校内托管、公益托管和公共设施管理创新解决暑期儿童托管难题 提供看护、教育及活动服务 缓解家长负担并保障公共秩序 [1][2][4][7] 校内托管服务 - 青岛市137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 1012名教师参与 服务约1.3万名学生 每期托管时长两周 共4期 [2] - 采用"一校一案"模式 提供自主阅读、艺体活动、科学教育等服务 禁止授课补课 青岛育新小学开设美术跑酷课程及周五研学活动 [2][3] - 收费不超过每人每天24元(不含午餐) 家庭困难学生免费 费用用于教职工补贴 [3] 公益托管实施 - 重庆万州区设立15个托管点 覆盖城乡党群服务中心 开展100余期服务 惠及3000余名6-12岁儿童 优先保障孤儿留守儿童等群体 [4][5] - 联合高校选派8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 每点配备至少3人含师范生 提供作业辅导与特色课程如非遗团扇设计 [4][5] - 经费来自重庆团委专项拨款及青少年发展资金 除午餐外全免费 [4] 公共设施管理优化 - 衡阳市图书馆每日接待儿童占比约60% 约100名儿童无家长看管 馆方通过分区管理(儿童/青少年/成人区)及隔音玻璃房改善环境 [7] - 加强宣传教育 屏幕公示不文明行为 要求家长登记联系方式应急 读者反馈措施有效提升阅读体验 [7] - 衡阳市新设工业园区及乡村托管点 利用村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场所服务留守儿童及新就业群体子女 [8] 资源与挑战 - 青岛吸引第三方机构参与 60校引入社会力量 875名社会人员及32个服务点支援托管 [2] - 万州区面临师资缺口 缺乏心理辅导等专业教师 正建立师资库吸纳退休教师及非遗传承人 [6] - 场地限制突出 计划开放闲置中小学校园以扩容 并推行点单式课程响应需求 [6]
暑期托管,如何托得安管得好(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2025-07-31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