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题待解
经济日报·2025-07-31 21:4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细化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关键环节措施 [1] - 试点工作旨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推动"知产"变"资产",形成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良性循环,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2024年3月已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8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1] 试点工作关键挑战 - 知识产权价值公允评估是核心难题,直接影响银行放贷决策(抵押物价值评估决定贷款金额) [1] - 知识产权不同于房产等有形资产,价值评估困难导致放贷额度、资金价格等后续环节难以推进 [2] - 基层执行中风险与责权问题突出,收益风险平衡关系未理顺将制约政策落地效果 [2] 评估机制现状与突破方向 - 当前评估渠道包括银行内部评估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但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结果不稳定等瓶颈 [2] - 政府部门可提供数据/模型/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智能化评估模型或用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 [2] - 金融管理部门鼓励商业银行对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采用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允许扩大内部评估范围 [3] 金融机构行动建议 - 商业银行需针对痛点优化评估方法、指标、系数,逐步扩大内部评估适用范围 [3] - 需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建设专业化处置平台,提高交易活跃度,推动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流转中心合作 [3] - 需科技界与金融界协同解决"登记难""处置难"等堵点,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