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帮30家独角兽定价,这位最懂AI产品定价的人却说:95%AI初创公司的定价都错了
36氪·2025-07-31 12:20

AI产品定价核心挑战 - AI产品从Day 1即具备强大增量价值但传统SaaS订阅模型无法体现真实价值 [2] - 价值捕获滞后导致无法收回实际业务价值(如节省人力、加速流程) [3] - 早期低价策略(如$20/月)会锚定错误用户心智并锁死未来增长空间 [3][12] AI定价四象限模型 - 基于归因能力(效果可量化程度)和自主能力(独立交付结果程度)划分四种定价模型 [4] - 低归因低自主:座位制收费(如Notion、Slack) [7] - 高归因低自主:混合计费(订阅+使用量)适用于AI协作助手 [8] - 低归因高自主:按使用量收费(如OpenAI API按token计费) [9] - 高归因高自主:结果导向定价(如Intercom Fin每解决工单收$0.99)为黄金象限 [10] - 黄金象限公司占比预计3年内从5%升至25% [10] 常见定价陷阱 - 定价过低导致高价值客户流失且后期涨价遇剧烈反弹 [12][13] - 免费POC浪费资源且无法转化应构建商业归因模型 [16] - 按人头定价忽略AI取代人力流程的本质需转向按结果付费 [17][18] - AI产品竞争对手是人类本身而非传统SaaS工具 [19] 有效定价策略 - 从第一天构建ROI模型量化人力节省/转化提升/机会价值等收益 [21][22] - 对POC收费筛选真实客户并避免被白嫖 [23][24][25] - 采用好/更好/最好阶梯定价(如$20K基础版至$100K企业版)引导价值关注 [27] - 将定价转化为价值叙事(如Superhuman以节省工时换算$30/月合理性) [30][31] - 混合模式为过渡终局应为结果型定价(按转化条数/任务结算/节省成本分成) [33] - 结果型定价可使AI公司收回25%-50%成果价值远高于SaaS的10%-20% [33] 长期定价权构建 - 需同时追求市场份额和钱包份额的双引擎策略 [35] - 产品需具备可归因性(量化业务价值)和自动化能力(独立完成任务闭环) [37][38] - 产品应从点状需求扩展至流程嵌入以渗透多部门场景 [41] - 黄金公式为可归因×自动化×可扩展=高定价权×大钱包份额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