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智能眼镜行业处于克制发展阶段,厂商观望情绪浓厚,期待小米、阿里等大厂先行教育市场[1][4] - 技术路径分化明显:AI眼镜(小米、Meta)、AR眼镜(雷鸟、Rokid)、AI+AR融合产品(雷鸟、雷神)形成三大阵营[3] - 供应链已提前布局,深圳华强北等地白牌眼镜产能充足,但品牌厂商产品上市节奏慢于预期[4] 产品动态与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销量超预期数倍,正在紧急备货;Ray-Ban Meta系列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超200%[8] - 海外品牌加速本土化:XREAL One Pro搭载自研光学引擎和芯片国内首秀,Halliday推出支持处方镜片产品(国内早鸟价2499元/台)[3][16] - 跨界玩家涌现:Meta联名Prada推奢侈品眼镜,老凤祥发布适老化产品,仁和药业推出脑机协同眼镜[1][14] 技术路径与生态建设 - AI眼镜被视作大模型落地关键入口,头部企业围绕"大模型能力+超级应用+硬件生态"构建竞争壁垒[2][7] - AR眼镜海外市场表现优于国内,XREAL基于Google Android XR系统推动生态标准化[5][6] - 智能手机厂商(小米、三星、苹果)具备硬件协同优势,可通过设备联动提供完整生态体验[7] 市场前景与用户需求 -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同比+121.1%),翻译功能成为核心刚需场景[8][9] - 当前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通过潮玩化(首饰设计)、功能细分(骑行、情绪监测)突破市场[14][16] - 用户认知需多维度提升,佩戴舒适度、续航、显示效果等基础体验仍是关键制约因素[14] 未来产品管线 - 下半年将密集发布20+款新品,包括三星GM联名款、字节跳动拍摄眼镜、阿里AI眼镜(11月上市)等[16] - 老牌厂商与科技公司持续跨界合作,如光粒科技LOHO联名运动眼镜、传音智能眼镜(10月发售)[16]
明星出国也戴!从联名奢牌到合作金店、药厂,不少玩家还在“等风来”,智能眼镜何时迎来大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2025-07-31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