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进展 - 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 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应用 搭载自研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问世[1] - 北京小米汽车工厂每76秒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 深圳众擎机器人展厅人形机器人完成前空翻特技[2] - 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1个百分点 3D打印设备 新能源汽车 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1% 36.2% 35.6%[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 成交额超3万亿元 同比增长14.2%[3] - 累计培育1600多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长三角国创中心与500多家企业联合创立创新中心 对接技术需求1200余项[4]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三年间转化金额超120亿元[8] 标准与计量体系建设 - 在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组建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完成产业发展急需标准制定[5] - 加快制造业计量创新 保障关键技术产品"测得了 测得准 测得全 测得快"[5] 产业链协同挑战 - 企业科研难题与机构研发项目存在脱节 需建立更多对接平台挖掘真需求[6] - 大中小企业融通程度需加强 鼓励大企业发榜 中小企业揭榜[7] -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 需完善全链条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7] 改革举措与生态构建 - 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开展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8] - 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银河航天供应链从100多家扩容至1000多家[12][13] - 实施科技成果"先用后付" 资产单列管理 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1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 - 从创新决策 投入 科研组织 成果转化四方面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1] - 建立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机制 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11] - 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拓展融资渠道 坚持场景牵引加快技术推广应用[11]
建起“超链接” 助力中国经济向新而行
经济日报·2025-07-31 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