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备案与登记情况 - 2024年4月至6月全国新增9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74款完成登记 [1][2] - 截至6月30日累计439款大模型完成备案,233款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 [1][2] - 备案与登记区分:备案面向自研或二次开发,登记针对API调用已备案模型 [2] 地域分布与头部地区 - 439款已备案大模型中78%集中在北京(132款)、上海(81款)、广东(66款)、浙江(34款)、江苏(28款) [2] - 广东省共备案66款大模型,其中深圳24家公司备案29款 [3][5] 企业参与与上市公司动态 - 广东省60家公司备案66款大模型,包括彩讯股份、广电运通、中兴通讯等9家A股上市公司 [3] - 腾讯、荣耀、平安健康等公司完成多款大模型备案或登记 [3] - 深圳24家备案公司中67%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 模型类型与应用场景 - 行业趋势从通用大模型转向垂类模型,如TCL大模型助手聚焦智能家居,顺丰丰语大模型应用于物流 [5][7] - 中兴通讯"星云大模型"聚焦辅助编程,金蝶苍穹大模型应用于财会与供应链 [6] - 深信服安全GPT专注网络安全,鹏城实验室"鹏城·脑海"聚焦智慧政务 [6][7] 政策支持与产业激励 - 广东各市发放"模型券",深圳每年最高1亿元补贴模型购买费用 [10] - 东莞、珠海、广州黄埔分别设立5000万元、5亿元、1000万元级"模型券" [11] - 深圳对AI项目按实际投入30%资助,示范项目最高200万元,标杆项目最高1000万元 [12] - 2025年深圳AI产业规模达3685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国12.7% [12] 技术合作与效率提升 - TCL、金蝶、海信等接入DeepSeek模型,云天励飞与华为合作提升训练效率 [8] - 顺丰通过火山引擎训练"丰语",在物流垂域误率降低58% [8]
全国已备案大模型突破400款,深圳主打“实用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31 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