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宋敏:“制度先行”有助于香港探路稳定币发展路径 应锚定跨境贸易等实体经济“主战场”
每日经济新闻·2025-07-30 15:07

香港《稳定币条例》监管框架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并同步开放牌照申请 标志着监管框架的建立进入实施阶段 [1] - 监管路径采用"制度先行、场景落地、分步推进"模式 与美元稳定币"先发展后监管"形成差异 强调在坚守货币主权前提下推动创新 [3] - 香港金管局将统筹监管框架 优先选择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地 因监管体系相对简洁且风险可控 [3] 稳定币对货币体系的影响 - 稳定币兴起是技术驱动的必然趋势 依托区块链及Web3.0技术提升交易效率 跨境结算成本降低且速度加快 [2] - 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已形成链上美元霸权延伸 随着经济数字化程度加深 链上空间将持续扩张 [2] - 技术无法取代监管 需避免技术乌托邦倾向 强调人性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3] 人民币国际化与稳定币协同发展 - 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约1万亿元 占全球离岸人民币总量三分之二 是全球八成离岸人民币交易处理地 [10] - 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在于跨境贸易结算 需在离岸市场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以沉淀资金 [11] - 稳定币发展需分步推进:从香港试点到自贸区离岸业务 再逐步全面放开 节奏需可控且风险可测 [5] 稳定币应用场景分析 - 核心场景为跨境贸易结算 香港作为全球转口贸易枢纽 稳定币将服务于实体经济交易媒介 [6] - RWA(现实世界资产数字化)成为新兴场景 案例包括蚂蚁集团在香港发行1亿港元新能源充电桩数字化产品 [6] - 数字化金融产品(如华夏基金推出的链上基金)可实现7×24小时全球碎片化交易 提升效率并降低投资门槛 [7] 货币主权与风险管控 - 内地推广稳定币需限制币种 优先使用人民币稳定币 对美元或欧元稳定币开放需极度谨慎 [5] - 零售支付场景在非洲、拉美地区已有应用 但中国内地需严防冲击货币主权 建议以人民币稳定币为主 [8][9] - 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规模扩大可能引发汇率与利率风险 需持续丰富离岸市场投资与避险工具 [12] 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角色 - 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替代的战略枢纽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享有监管协同和市场开放度优势 [10] - 中资金融机构及企业出海第一站集中于香港 形成机构路径依赖 外资机构因货币主权问题参与意愿有限 [10][11] -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具备天然"护城河" 其核心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