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能动”到“能想”再到“有温度”,这些企业让机器人“活过来”
华夏时报·2025-07-30 05:45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发展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示3000余项前沿成果,上百款机器人展示多样化功能,包括格斗、舞蹈、长跑、叠衣、售货等[1] - 具身智能成为行业热点,机器人从"能动"升级为"能想"和"有温度",具备记忆力、物理感知力、语言能力、行动力与视触觉[1] 上海国地中心机器人技术 - 发布"青龙"全产品体系,包括青龙Pro(185cm/85kg)、青龙Lite(145cm/45kg)等,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2] - 青龙Pro集成五感感知、双臂协同等七大核心分系统,支持多自由度手臂组合和模块快拆快换[2] - 青龙Lite定位低成本开源小人形,具有轻量化、稳健运动性能等优势,适用于教研与轻量服务场景[2] 华为云技术支持 - 华为云CloudRobo平台为上海国地中心提供具身智能开发支持,生成仿真数据集使工业机器人应用提速[3] - 华为云与多领域企业合作,包括铁路巡检机器人、有色金属行业大模型、气象AI、工业智能制造等[4] 商汤科技具身智能平台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以具身世界模型为核心,提供感知、视觉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6] - 平台支持端侧芯片嵌入,演示机器人能流畅讲解PPT并互动,接近人类助理水平[6] - 具身世界模型可生成多视角视频内容,实现虚实融合体验和自然语言指令执行[6] 机器人感知技术突破 - 复旦大学团队开发"自适应视触觉AI传感器",使机器人具备人类级触觉,能处理豆腐、薯片、果冻等脆弱物品[7] - 传感器具备柔性界面和多维力学探测能力,结合AI算法实现精准交互[7] 语言能力与语料发展 - 上海构建多层次语料供给体系,上线首个语料运营公共服务统一门户,加速AI模型迭代[8] - 游族网络利用全球游戏用户行为数据开发AI工具平台,支持游戏研发全链路工作[9] - 游戏领域的仿生数据可作为具身智能训练素材,政策端加强语料基座建设[10] 行业前景展望 - 机器人技术将在医疗、养老、工业、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开启人机协作新时代[10] - 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日常生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