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判2025!中国四氯乙烯行业产量、消费量及进出口分析: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行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2025-07-30 01:30

行业概述 - 四氯乙烯是一种高效有机溶剂 化学式为C₂Cl₄ 分子量165.83 熔点-22.2℃ 沸点121.2℃ 密度1.6226 g/cm³ 广泛应用于干洗、金属清洗、塑料/橡胶加工、萃取剂及化工原料等领域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氯气、乙烯、乙炔、氢氧化钙和生产设备氯化反应器、裂解装置、蒸馏塔等 [3] - 产业链中游为四氯乙烯生产制造环节 [3]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干洗与金属清洗、环保检测、化工原料与中间体、电池电解液溶剂等领域 [3] 供需状况 - 2025年1-5月中国四氯乙烯产量7.81万吨 同比增长8.59% [1][5] - 同期消费量8.70万吨 同比增长1.02% [1][5] - 行业呈现产能过剩与需求升级并存特征 [1][5] 价格与开工率 - 2025年6月底价格3691元/吨 同比下降7.47% 主要受供需失衡影响 [7] - 2025年6月开工率61.73% 环比减少11.91个百分点 同比增加8.26个百分点 [9] - 2024年6月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开工率仅53.47% 为近五年最低点 [9] 进出口表现 - 2025年1-5月进口数量2.42万吨 同比增长11.11% 进口金额0.83亿元 同比增长31.35% 高端电子级产品仍依赖进口 [11] - 同期出口数量1.38万吨 同比增长91.32% 出口金额0.69亿元 同比增长74.90% 主要受益于全球制造业复苏和中东非洲基建需求 [11] - 高纯度产品出口占比不足5% [11]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高 滨化集团以8万吨/年产能居首 2024年产量7.79万吨 [13] - 鲁西化工产能5万吨/年 凭借成本优势占据重要地位 [13] - 东岳集团通过垂直整合制冷剂产业链实现四氯乙烯自给自足 [13] 重点企业运营 - 鲁西化工设计产能5万吨/年 实际产量达7.2万吨/年 采用四氯化碳联产技术 产品纯度99.95% 符合欧盟REACH认证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90亿元 同比增长7.96% 归母净利润4.13亿元 同比下降27.30% [15] - 滨化集团产能8万吨/年 采用乙烯直接氯化法 电子级产品纯度达99.98% 满足半导体清洗需求 2024年产量7.79万吨 同比增长0.91% [17] - 宁波巨化产能3万吨/年 采用催化精馏技术 产品纯度99.99% 主打高端电子级市场 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低20% [15] - 东岳集团产能5万吨/年 通过四氯化碳裂解法生产 主要用于制冷剂原料自给自足 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 吨产品碳排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技术发展 - 技术升级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氧氯化法替代热氯化法降低单位成本 [1][5] - 密闭式操作系统、废气回收处理技术和高效分离装置的应用降低环境危害 [19] - 企业积极探索在高精密制造、医疗设备清洁和特殊材料处理等高端领域的新应用 [19] 市场需求 - 四氯乙烯在半导体制造等特殊领域需求稳中有升 但需配合更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 [20] - 全球制造业复苏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推动出口规模扩大 [20] - 尽管面临水基溶剂、PWR-4清洁剂等替代品竞争 其核心性能优势在多行业中仍难以被取代 [1][20] 政策影响 - 美国EPA逐步淘汰PCE干洗设备等环保政策对需求端形成挤压 [1][5] - 中国推动化工行业绿色转型 鼓励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和设备 [21] - 政策要求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投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