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时代,你的PMF会“一夜过时”吗?
36氪·2025-07-30 00:55

AI时代PMF特性的根本转变 - AI技术将产品-市场契合从静态里程碑转变为持续加速的动态过程,用户获得高效、个性化且近乎免费的体验后,原有产品会迅速被取代[1] - 客户群体和消费者期望持续变化,企业需在初步达成PMF后不仅维持还需不断拓展[2] - AI应用场景验证后普及速度极快,工具获取成本极低甚至免费,用户能立即整合至工作流,导致PMF门槛线斜率变得异常陡峭甚至垂直飙升[4] 用户期望的指数级演变 - 用户期望呈指数级猛涨而非线性爬升,AI驱动平台提供高效、超个性化、近乎实时响应后,原有解决方案瞬间过时导致PMF丢失[7] - 企业缺乏漫长调整期应对市场变化,在意识到威胁严重性前调整窗口就已关闭[7] - 用户期望演变具体表现为:从要求创作工具转变为直接完成工作、从标准版自行调整转变为量身定制方案、从手动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操作、从按使用者/月付费转变为按实际工作量付费[9] PMF丢失风险评估维度 - 通过官方渠道访问用户占比越高则PMF维持能力越强,需统计直接访问与中介渠道访问比例[10] - 低频产品风险更高因用户习惯不牢固易转换,高频产品已建立稳固习惯更难被替代[11] - 产品位于创作工作流下游或外部时易被取代,AI杀手级应用直接整合至编码、写作、设计等核心创作界面[12] - 专有数据是核心护城河,公开可被大型语言模型获取的数据不构成竞争优势[13] - 需分析增长循环中用户行动动机,若动机消失则正向循环转为负向[14] - 目标用户处于技术采纳曲线最前沿(编码、设计、科技、教育领域)则PMF更易被打破[15] 产品战略资源分配调整 - 根据PMF丢失风险评估结果,需将资源从功能优化重新分配至PMF拓展或重新寻找PMF工作[16] - 产品工作分为五类:PMF工作(从0到1实现契合)、功能工作(扩展功能与市场)、增长工作(加速市场采纳)、规模化工作(解决瓶颈问题)、PMF扩展工作(非增量方式提升PMF上限)[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