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再起:平台与明星都在重新洗牌
第一财经·2025-07-29 13:18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5年前7个月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12人 较2024年同期增长7% 较2023年同期增长23% [2] - 鲍无可、张翼飞、周海栋等绩优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张翼飞在安信基金管理规模超300亿元 [2][3] - 行业经历第四次奔私浪潮 2024年起明星基金经理集中流向私募机构 [6][8] 离职影响与应对 -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引发巨额赎回 周海栋离职前管理规模占华商权益基金总规模58% [4] - 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申购稳定市场 华商基金用2000万元申购周海栋曾管产品 [4] - 中庚基金在丘栋荣离职后规模同比缩水38.82% 原管产品规模从147亿降至80.53亿元 [4] 行业生态变革 - 薪酬与费率改革推动行业洗牌 基金经理因考核不达标被降薪30%-50% [2][8] - 公募行业从牌照红利转向能力竞争 个人IP溢价衰减平台价值凸显 [8] - 私募机构绩效导向更强 但仅4.2%公奔私基金经理任职百亿私募 [9] 私募业绩表现 - 公募背景私募基金经理863位 其管理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11.17% [2] - 34位管理3只以上产品的公奔私基金经理上半年平均收益9.18% [10] - 复胜资产陆航旗下5只产品平均收益45.66% 香橙资本何潇3只产品收益31.14% [10] 私募发展挑战 - 64.3%公奔私基金经理任职于5亿规模以下中小型私募 [9] - 周应波创立的上海运舟私募规模从百亿回落至50-100亿元区间 [11] - 部分基金经理出现策略适应性障碍 任泽松管理的3只产品亏损超3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