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AIC UP! 之夜:一场关于AI与人类未来的星空思辨

活动背景与主题 - 威客引力主办的「WAIC UP! 之夜」活动于2025年7月27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办 主题为“AI有什么大不了” 聚焦技术、文明与人类未来的思辨 [1] - 活动旨在探讨AI技术普及背景下人类价值的核心命题 超越“岗位替代”或“奇点临近”的常规讨论框架 [4] - 2025年全球AI领域呈现中国大模型崛起、具身智能爆发、应用狂飙等趋势 AI技术正重塑世界格局 [3] 技术发展与创作变革 - AI技术实现创作领域的“平权革命” 例如虚拟偶像Yuri的案例显示AI降低创作门槛 强调创意(idea)价值高于工具本身 [8][10] - AI被定义为“创作维度的拓展者” 例如导演Junie通过AI放大十年创作积累 实现人机协同的混合心流状态 [10] - 技术面临被资本“规驯”的危机 需警惕在降本增效浪潮中丧失创作本质 [10] 人类价值与AI局限性 - AI擅长“三生万物”的扩展性创作 但人类核心价值在于“道生一”的原始创造能力 例如矿工诗人的生命体验构成算法无法复制的“人文孤本” [12][14] - 情感连接、真实体验与陪伴成长是AI无法取代的人类特质 杰弗里·辛顿指出AI将寻求更多控制权 但人类需守护本质特质 [14][18] - 人类行为数据成为训练AI的语料 碳硅共生时代需保持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17] 教育与社会转型挑战 - AI导致90%工作去中心化 大学文凭加速贬值 教育需从“能力培养”转向“愿力激发” 回归生命影响生命的本质 [17] - 沟通能力、审美判断和共情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跨学科素养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17] - 高学历高薪岗位面临30%-50%替代风险 农业机械化淘汰体力劳动 AI将淘汰低阶脑力劳动 催生深度决策新职业 [31] 技术实践与行业应用 - 大模型面临Scaling Law局限性及决策不可解释性难题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提出“等效与或交互”理论 实现神经网络稀疏符号化解释 提升军事、法律、医疗等高敏感领域可信度 [25] - Hugging Face工程师强调开源对透明性的关键作用 通过opt-out机制保障被遗忘权 防止生成引擎优化(GEO)技术操控模型输出 [27] - 天文学领域通过“公众科学”游戏化(如星系迷宫分类天体)和AI协同智能(active learning机制)处理年增量相当于全球互联网流量的数据 [33] 人文与技术平衡 - 建筑师提出AI时代需守护情感空间 防止“一键生成”设计侵蚀集体记忆 重寻技术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29] - 辩论环节聚焦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之争 专业技能派主张细分领域深度(如法律、蛋白质结构研究) 综合素养派强调跨界思维与审美力不可量化 [22][23] - 需构建性能与可信度兼备的AI生态系统 推动从“更大”模型转向“更深”和“更懂”的智能形态 [25] 技术展望与行业活动 - 场外设置知乎学术酒吧、AI春晚互动区、通义体验区等10余个主题区域 覆盖技术趋势、行业洞察与人文思考 [36] - 活动通过数字艺术、人机共创旋律及公益项目体现科技温度 形成开放智性交流平台 [36] - 杰弗里·辛顿比喻人类与AI关系如饲养小虎崽 需找到永久保护自身的方法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