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新材料行业概述 - 空天领域对新材料性能提出极致要求,材料技术发展照亮产业新蓝图 [1] - 航空航天新材料需具备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复合材料最受关注 [1] - 全球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4285.41亿元 [1]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进展 - 碳纤维复合材料含碳量超90%,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透波能力等特性 [2] - C919使用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减重7%以上 [2] - 碳纤维减重可提升飞行器运载能力、降低燃料消耗并扩大航程半径 [2] - eVTOL领域应用案例:广汽GOVYAirJet整机90%碳纤维减重达传统车身1/3,峰飞航空V1500M减重30%且续航提升40% [3] - 全球eVTOL复合材料需求预计从2024年500吨增至2030年11750吨,年化增长率69% [3] 国产化与产业化进程 - 高端复合材料国产化率提升,支撑国产大飞机、低空飞行器和商业火箭批量应用 [4] - 中简科技ZT7系列碳纤维已在航空航天领域稳定批量应用,持续开发多功能化产品 [4] - 行业技术赶超推动复合材料向多功能化发展,支撑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向万亿元级跃迁 [5] 增材制造技术突破 - 商业火箭对材料要求复杂,需耐高温(2000℃以上)、耐低温、高强度等特性 [6]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完成高温合金工况考核,深蓝航天"雷霆R"发动机采用3D打印技术 [6] - 3D打印技术可降低火箭生产成本50%、减少零件数量、缩短迭代周期,突破发动机产能瓶颈 [7] - 国内商业航天增材制造市场空间预计2025-2030年达105亿-240亿元 [7]
握紧产业链发展“金钥匙” 新材料喜迎空天时代
证券日报·2025-07-28 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