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这种退烧药不建议使用
第一财经·2025-07-28 02:16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其他地区零星分布 [1] - 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1] 疾病特征与传播 - 基孔肯雅热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数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慢性关节疼痛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 - 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点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2] - 病人被伊蚊叮咬后会传播给家人及邻居,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2] 诊断与治疗建议 - 如果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至关重要 [2] - 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如果病情需要,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2] -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是因为这种药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容易引起出血 [3]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 与基孔肯雅热一样,登革热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都是经伊蚊传播,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后者也是目前防控的对象 [3] - 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