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5日,91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剔除年内新成立产品)年内平均回报率为0.64%,低于货币基金(0.78%)和短期纯债基金(0.80%),仅优于中长期纯债基金(0.50%)[3][5] - 达诚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年内回报为-0.11%,是唯一亏损产品,其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51%[7] - 尚正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以2.27%的净值增长率位居业绩榜首,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52%[9] - 年内回报不足0.3%的产品包括蜂巢(0.2%)、华泰紫金(0.2%)、诺德(0.23%)、中信建投(0.27%)和华泰保兴(0.28%)等5只基金[8]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变动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总规模缩水至1251.74亿元,较成立时的3483.24亿元下降64.06%[3] - 规模不足2亿元的产品从一季度末的40只(占比43.96%)增至二季度末的45只(占比49.45%),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从26只(占比28.57%)微降至24只(占比26.37%)[10] - 仅7只基金实现规模增长,92.31%的产品自成立以来出现规模缩水[10] - 华泰保兴(210万元)、南华(346万元)、达诚(417万元)、蜂巢(444万元)和汇安(564万元)规模缩水率均超99%,较成立时规模下降99.17%-99.59%[11] 代表性产品及基金经理表现 - 华泰柏瑞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以93.93亿元规模位居第一,华泰保兴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以210万元规模垫底[3] - 招商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规模从成立时大幅缩水92.86%至7.14亿元,平安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规模从100.02亿元下降91.89%至8.11亿元[14] - 招商基金基金经理曹晋文管理该产品任职回报6.23%,年化回报1.88%,同类排名253/259,产品过去三个月至三年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14][15] 业绩不佳原因分析 - 存款利率下行导致票息收益收缩,被动管理模式缺乏收益增厚空间,投资范围受限使收益来源单一[4] - 7天持有期流动性限制削弱资金吸引力,货币基金与短债基金凭借主动管理优势和灵活配置策略更适应当前市场环境[4][5] - 个人投资者占比超70%的产品在营销热度降低后出现大量赎回,14只规模减少超50亿元的产品中13只个人投资者占比超70%[15]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不香了?年内收益跑输货基,百亿爆款消失殆尽
搜狐财经·2025-07-28 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