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志愿服务时长,岂能变成金钱游戏(民生观)
人民日报·2025-07-27 22:42

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现状 - 多地教育部门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搭建相关平台 [1] - 部分商家提供付费购买志愿服务时长的服务,家长转账后时长可当天增加 [1] - 志愿服务本意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但存在被异化为金钱游戏的风险 [1] 现存问题分析 - 部分地方仅以志愿时长作为唯一考核指标,忽视服务过程质量 [1] - 家长为节省孩子时间选择付费刷时长,催生相关灰色产业链 [1] - 造假行为可能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埋下投机取巧的种子 [1] 改革措施与建议 - 部分地区试点新考核方法,引入志愿服务导师对现场表现进行评分 [2] - 建议将服务实际效果(如福利院服务成效)纳入评价体系 [2] - 提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造假行为实行德育一票否决 [2] - 建议推动多部门协同监管,对买卖双方及平台实施连带责任 [2] 社会价值与发展方向 -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 - 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价值观 [2] - 倡导让志愿服务回归初心,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