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水下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水平(博古知今)
人民日报·2025-07-25 22:02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 - 海上丝绸之路延绵2000多年,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全长1.4万公里,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古代最长的远洋航线之一 [1] -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繁荣,出现"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盛况 [1] - 公元10-13世纪中国商船依靠先进罗盘导航,横渡印度洋最远到达波斯湾和非洲东部,借助季风进行季节性贸易往来 [1]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概况 - 中国拥有辽阔海域、绵长海岸线和丰富内陆水域,蕴含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 [1] - 水下考古专业队伍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已从单一水下考古发展为全方位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1] - 每艘沉没古代船只都相当于陆地考古遗址,是高度浓缩的时代标本和"时间胶囊" [2]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方针 [2] - 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回馈方式拓展保护事业外延和内涵 [2] - 已实现从学术研究到系统性保护格局的跨越式发展,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3] 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 - 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文化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关注点 [3] - 需要全面普查水下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沉船、港口遗址、航海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造船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 - 计划建设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编制遗产图谱,制定差异化保护措施 [3] - 推进水下文物保护区和国家海洋文化公园建设,提升整体保护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