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希荻微韩国子公司收购不到一年存失控风险 董事反目触发技术主权博弈与商誉危局

事件概述 - 希荻微控股子公司Zinitix现任董事涉嫌不法行为,公司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改选董事但受阻,存在对Zinitix失去控制的风险 [1] - 失控风险源于跨境并购后的内部治理危机,三名委派董事被解雇后拒绝召开股东大会并操控投票流程 [2] - 矛盾焦点在于韩国子公司以"国家核心技术认定需政府审批"为由拖延改选,而希荻微认为尽调已确认无需审批 [2] 财务影响 - Zinitix营收贡献从2024年的15.57%跃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7.06%,失控将造成近三成营收缺口 [3] - 公司2024年亏损2.91亿元,2025Q1续亏2726万元,营收缺口填补难度大 [3] - 收购形成的6421.75万元商誉若全额减值将拖累净利润 [3] 治理问题 - 本土化策略失效,仅依赖财务汇报和审计监督,未建立深度整合的治理结构 [4] - 地缘技术主权博弈加剧风险,韩国扩大国家核心技术保护范围,子公司借机将技术认定政治化 [4] 应对措施 - 已在美国、韩国提起民刑事诉讼追究涉事董事责任,并通过法院诉讼争取9-10月重新召开股东大会 [5] - 当前美国子公司持股35.31%加中小股东支持已近总表决权50%,但投票程序公正性存在争议 [5] - 另一收购案诚芯微的推进被市场视为风险对冲手段,但子公司失控事件削弱市场信任 [5] 市场反应 - 公告次日股价跌超7%,市值蒸发逾4亿元 [6] - 投资者担忧短期营收断层、商誉减值及跨境管理能力缺失导致的长期扩张战略可信度问题 [6] - 此前基于并购增长的估值溢价失效,需通过车规级芯片、AI电源芯片等内生业务重建市场信心 [6] 行业启示 - 跨境并购需警惕技术主权敏感性与法律防火墙薄弱性 [8] - 跨国整合需构建技术合规预审机制、强约束力治理架构和本土化危机处置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