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那些被马兰之行点亮的青春——南京大学师生奔赴新疆马兰开展社会实践
中国青年报·2025-07-23 22:35

社会实践背景 - 南京大学开甲书院组织18名师生组成"马兰花开"社会实践团 跨越3000多公里赴新疆马兰基地开展红色之旅[1] - 实践团团长为18岁学生刘功泽 此行需为当地孩子授课并反复准备宣讲材料[1] 马兰精神内涵 - 马兰基地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地 也是"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奋斗的热土 成为书院师生的精神坐标[2] - 马兰部队去年赠予书院马兰花种子 象征精神传承[2] - 实践团参观马兰烈士陵园 发现48座无名墓碑仅刻"大漠忠魂" 体现无数平凡人隐姓埋名为核试验事业献身的精神[2] 历史足迹追寻 - 实践团成员段朝睿曾在书院话剧中饰演程开甲 此次亲访将军楼、防空洞等历史遗址感受先辈艰辛[2] - 在程开甲旧办公室 成员体会到"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具体信念[3] - 书院向马兰基地赠送《程开甲先生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档案文献集》和其编著的《固体物理学》教材[3] 精神传承行动 - 实践团举办马兰精神宣讲会 讲述朱光亚、程开甲、乔登江等南大校友事迹[4] - 计算机专业学生雷业成计划将马兰故事数字化传播[4] - 成员开展多样化活动:黄祺宸进行"魔法物理学"科学启蒙课 摄影小组记录当地风貌和学子建设家乡心愿[4] 教育意义总结 - 带队教师唐赟表示团队规模扩大且红色教育资源更丰富 强调"脚下沾泥 心中才有真情和力量"[4] - 学院党委书记施林淼指出校训"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与马兰精神一脉相承 认为报效国家就是践行校训和新时代马兰精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