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心!电诈新套路 遇到快绕行
北京青年报·2025-07-21 03:15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 - 2025年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00余起同比上升29.2%刑拘人员3200余人同比上升24.4%返还群众被骗资金3.6亿元[1]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诈骗分子利用技术伪装和人性弱点精准掌握个人信息手段狡猾[1] 典型诈骗套路分析 套路一:扫码申领"劳动补贴" - 被告人王某窃取企业邮箱权限虚构"领取劳动补贴"事实发送诈骗邮件骗取21万余元[2] - 被害人扫码输入银行卡信息后资金被转走案件涉及多名被害人[2] -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罚金二万元[2] 套路二:"退学费"变"交学费" - 被告人王某通过快递盲发"教育机构退费"虚假传单涉案个人信息数据3万余组[3] - 被害人李女士被诱导下载软件投资1万元后未获返款[3] - 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一万元[4] 套路三:直播交友诈骗 - 犯罪团伙通过代聊主播微信诱骗被害人在直播间打赏礼物总计获利7.7万余元[6] - 被告人冒充女主播与"大哥"保持亲密互动诱导打赏[6] -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主犯万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二万元从犯分别获刑[7] 套路四:刷单返利诈骗 - 被告人闫某冒充警察诱导未成年人李力刷单充值共诈骗21964元[7] - 闫某利用未成年人信任心理实施诈骗后退赔全部损失[8] - 法院考虑闫某未成年从轻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罚金五千元[8] 司法实践与法律依据 - 电信网络诈骗数额标准:3000元以上为"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9]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10] - 对未成年人诈骗案件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8] 防范建议 - 谨慎对待"轻松赚取收益"广告避免访问不明链接和安装可疑应用[10] - 不向陌生人转账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10] - 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