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资源重保护也要重活用
经济日报·2025-07-18 22:01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红色旅游目的地如革命圣地、红色旧址等被纳入旅游计划,尤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1] - 地方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文创产业,打造红色文化创意园区、旅游小镇、教育基地等,提升产品品质与内涵 [1] - 红色旅游产业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1] 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 - 保护范围与力度不足,散落民间的革命文物、文献亟待抢救,如上党战役55处革命遗址中40处未列入等级保护 [1] - 革命遗址因场地、经费等原因年久失修,部分仅遗留建筑主体,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1] - 财政困难导致投入不足,企业参与度低,仅少数企业捐赠红色文化基金,非知名遗址保护依赖政府投入 [2] - 群众保护意识薄弱,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效果不彰 [2] 红色旅游利用模式与数字化差距 - 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运用AR、VR、AI等技术赋能红色旅游,但欠发达地区及非知名遗址数字化进展缓慢 [2] - 全国仅少量非知名遗址完成数字化采集,"云旅游"平台缺乏非知名遗址内容供给 [2] - 利用模式粗放,文旅融合浅表化,创新性不足 [2] 红色资源保护与活化利用对策 - 设立红色文化保护专项基金,鼓励企业、校友捐赠及群众参与巡护、口述史采集 [3] - 培育"红色文化守护员"队伍,整合红色资源并摸底建档,构建数字化文献库与网上纪念馆 [3] - 推动"红色+"复合业态,串联非知名遗址与生态、民俗资源,试点"红色研学+民宿"模式 [3] - 开发青年喜爱的旅游形式,如"太行山革命之路""红色剧本杀"等项目,提供VR体验、数字藏品等互动内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