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技术原理 - 可控核聚变技术模仿太阳发光发热原理,通过氢同位素氘和氚结合释放巨大能量 [1] - 氘可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氚通过氘与锂反应产生,原料来源丰富 [1] - 1升海水核聚变释放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密度极高 [1] - 核聚变反应条件失效时会瞬间停止,无核泄漏或辐射风险,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核裂变 [1] 中国核聚变技术进展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实现多项突破:60秒、100秒、403秒长脉冲运行,2023年1月创下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运行世界纪录 [2] - EAST突破验证聚变发电可行性,模拟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环境 [2]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2023年5月启动总装,采用全超导技术路线,体积更小但功率密度更高 [2] - BEST聚焦能量净输出(输出>输入),为商业化核心攻坚方向,预计2027年建成 [2][4] 核聚变产业链布局 - BEST装置涉及数百万零部件,形成庞大上游产业链需求 [2] - 合肥及周边孵化30余家核聚变相关企业,部分已上市,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集群 [4] - 衍生技术应用广泛:太赫兹偏振干涉仪用于地铁安检,超导磁体技术用于医疗质子治疗系统 [4]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设施(CRAFT/"夸父"项目)2023年底建成,将成为国际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聚变研发平台 [4] 商业化发展路线 - 技术路线分三步:EAST验证可行性→BEST演示发电→CRAFT提供核心部件 [4] - 时间表:2030年首次演示聚变发电,2035年建成工程示范堆,2050年前实现商业化发电 [4] - 国产化能力完善,关键领域无"卡脖子"风险 [4]
海水有望点亮万家灯火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18 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