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发展战略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守住安全底线,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 [1] - "十五五"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城市政策将影响9亿多城镇人口和14亿整体人口 [1] -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已逐步兑现,未来需继续推进"人的现代化" [1] 区域协调发展 - 中国形成"19+2"城市群格局,2017年写入十九大报告,但实际运作中存在中心城市辐射不足和协调问题 [2] - 2019年国家发改委推动都市圈建设,目前已有成都(2.64万亿)、重庆(3.5万亿)、武汉(2.5万亿)等15个主要都市圈 [6] - 都市圈建设重点包括轨道交通互联、公共服务共享、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等制度创新 [6] 城市规划改革 - 2018年自然资源部整合多类规划为统一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8] - 2024年国务院批复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国家功能定位和安全底线 [10][11] - 规划改革要求地方政府从"增量扩展"转向"存量盘活"理念 [13] 城市发展方式 - 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避免"摊大饼",强调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清洁 [14] - 需纾解非核心功能,解决大城市病,促进大中小城市分工协作 [14] - GDP万亿城市需转向创新驱动,突破规模增长瓶颈 [15] 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被列为现代化城市建设首要目标,需培育新质生产力 [20] - 各地实践显示创新能量巨大,如汽车产业变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 [20] - 未来需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 [20] 人口与城镇化 - 中国面临少子化、老龄化(60岁以上占比超20%),城市间人口流动分化明显 [21] - 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除个别超大城市外基本实现落户自由 [26] - 城市需加强"一老一小"服务配套提升吸引力 [26] 城市更新实践 - 城镇化率超60%后进入存量更新阶段,2019年"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 [27] - 广深探索城中村改造,深圳出台全国首部城市更新立法,广州推动产业升级联动 [29] - 更新重点从空间改造转向社会问题解决,如菜市场等公共空间再造 [29] 城市文化风貌 - 需避免"千城一面",收紧限高令和禁丑令规范建筑风貌 [30] -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店招个性化、灯光文化表达 [30] - 文化场馆建设需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促进艺术大众化 [30] 城市治理升级 - 治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需解决垃圾分类、路权分配等复杂问题 [31] -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城市温度 [31] 韧性城市建设 -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要求提升城市生态韧性,列为现代化建设目标 [32] - 需重构空间和社会系统,增强灾害应对能力 [32] 城市财税转型 - 土地财政模式难持续,需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推进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33] - 2023年中央安排10万亿专项资金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但需加快结构性改革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