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概况 - 第二届"华侨华人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大学举办,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华校校长及侨务工作者参会 [1] - 会议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温州大学联合主办,温州大学华侨学院承办 [1] - 会议聚焦涉侨研究多个议题,认为加强学科建设对国家战略、学术发展和侨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学科建设趋势 - 华侨华人学呈现从跨学科研究向独立学科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2] - 学科需立足三大方向:强化学理支撑、深化实践赋能、扩大国际对话 [6] - 建议将华侨华人学设为"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依托其跨学科特性 [7] 华文教育发展 - 华文教育需推进"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2] - 海外华校面临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师资不足等挑战 [2] - 温州大学成立海外华校建设与发展评估中心,制定建设标准指引 [3] - 2025年海外华校校长研习班以AI赋能为核心设计课程,助力数字化转型 [3] 研究成果与平台 -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等平台 [2] - 温州大学拥有全国首个华侨华人学交叉学科硕士点,建有61个海内外研究基地 [3] - 全球约6000万华侨华人,是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5] 文化传播与交流 - 发布国内首部华侨主题交响乐《华侨之歌》,由3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共同演绎 [4] - 世界浙商大会、世界温州人大会等平台成为海外华商网络重要载体 [5] - 华商网络在促进中外经贸合作、构建双循环格局中作用显著 [5] 学术研究方向 - 需构建融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的自主知识体系 [6] - 重点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华商安全、数字移民、新生代文化传承等现实议题 [6] - 提出华人辨识"ROOTS"五标准,强调加强实证与理论建构 [7]
服务“一带一路”,侨学研究大有可为(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13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