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新风润南粤 凝心聚魂谱新篇
人民日报·2025-07-09 22:21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 广东通过党建引领、典型示范、机制融合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2024年开展基层宣讲活动13万余场,5市5县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1] - 荔枝主产区设立临时党支部,"荔链快送"专班党员带头提升寄递服务品质,同步传播党的理论和市场信息[1][2] - 全省21个地市实现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搭建"家门口"课堂[3] 党建引领与基层实践 - 茂名组建"柏桥讲堂""理响荔乡"等宣讲队伍,用百姓语言架起理论与群众桥梁[2] - 创新阵地覆盖体系,依托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推进理论资源云端传播[2][3] - 快递揽收点临时党支部兼具便民服务与理论政策传播功能,提升荔农文明素养与专业技能[2] 典型示范与社会新风 - 韶关钟威、茂名刘名芳等先进典型在大战大考中涌现,全省现有13名全国道德模范、605名中国好人[4][5] - 通过"文明与法""礼在广东"等主题活动转化榜样力量,孝老爱亲黄善古、助残创业者蓝玉娜等案例形成示范效应[5] - 截至今年6月,广东累计评选9名时代楷模、2155名广东好人,覆盖助残、护林、孝亲等多领域[5] 机制创新与文明实践 - 江门"养生夜市"整合政府与市场资源,恩平吴女士体验夜间便民问诊服务[6] - 汕头"呼援通"公益项目、清远家风家训活动、汕尾"乡村工匠"模式等差异化实践覆盖全省[6] - 东莞"融生善治共同体"联动文化与产业,清远连南瑶寨将移风易俗融入民歌创作[7] 群众参与与宣传矩阵 - 全省超20万青年学生组成1万多支队伍,开展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3万多场次[7] - 通过"大屏小屏联动"宣传矩阵,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活动超100万场次[7] - "有喜事来种树""红事一碗茶"等新风尚在多地普及,形成崇德向善的乡村治理模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