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教育变革 - "双减"政策标志着教育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聚焦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 致力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 政策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为体育赛事研学旅行等创新教育形式创造发展契机 [1] 体育赛事研学旅行的价值定位 - 巧妙融合体育活动与研学实践 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 提供多元学习体验 [2] -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体育赛事资源 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的融合 [2] - 凭借竞技性、文化性和体验性优势 有望解决当前研学旅行市场形式化、同质化等问题 [2] 理论框架构建 - 教育补偿理论在体育赛事研学旅行中体现为时间、空间和主体三个维度的补偿机制 [3] - 生态发展理论形成内外双循环系统 内循环聚焦教育过程 外循环关注政策支持等宏观环境 [4] 实践路径设计 - 时间补偿采用"赛事+学期"弹性安排 根据赛事周期设计研学课程 [5] - 空间补偿设计"赛场即课堂"模式 包含场景营造、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三个环节 [5] - 主体补偿构建赛事组织方、学校和家庭协同育人机制 [5][6] 发展保障体系 - 政策保障采取"三维联动"策略 包括制定实施纲要、建立白名单制度和学分认定办法 [6] - 资源保障构建"双循环"供给模式 对内建立资源库 对外探索校企共建 [6] - 质量保障建立"过程-结果"双维评估机制 包含量化测试和质性评价 [6] 分阶段发展规划 - 近期(1-2年)聚焦基础建设 制定实施指南和打造示范基地 [8] - 中期(3-5年)完善制度 建立课程标准体系和区域协同网络 [8] - 远期(5年以上)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8] 创新发展方向 - 探索"互联网+"新模式 提升活动实效 [8] - 挖掘体育赛事文化内涵 推动文化创新 [8] - 完善指导体系 促进理论创新 [8]
“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赛事研学旅行的教育补偿机制与生态化发展研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7-09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