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娃没人带、托班贵?国家七部门打响2025普惠托育“冲刺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08 12:43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 2025年目标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1]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千人口托位数3.38个,共有托位477万个[1] - 北京市计划到2025年新增普惠托位不少于6.2万个,其中幼儿园托班占近50%[4] 托育服务供给模式 - 构建"1+N"托育服务体系: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托育机构/社区嵌入式托育/幼儿园托班/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为网络[2] - 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已支持建设347个,将优先实现地市级全覆盖[2] - 幼儿园托班优势在于师资成熟/课程体系完善,但需避免直接套用3-6岁教育方式[4][5] 普惠托育支持政策 - 对普惠托育机构实施场地费用减免/运营补助,水电气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6] - 社区嵌入式托育可获免费/低收费场地,享受税费优惠[6] - 用人单位办托允许使用存量土地,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7] - 民办普惠托育机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参考区间管理[7] 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 新建居住区需同步规划建设托育设施,老城区通过城市更新补充[8] - 按需配置托位,县域以下设施需注重需求匹配和资源效率[8] - 2025年前各省需出台普惠托育机构认定标准并完成县区级认定[9] 行业发展挑战 - 部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利用率不足,北方某县级中心100个托位仅17个在托[3] - 财政压力制约大规模新建公办托育设施[3] - 家庭托育需求存在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形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