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水到智水
河南日报·2025-07-06 23:23
黄河治理科技应用 - 依托"华水一号"卫星构建黄河安澜卫星遥感智能感知中心平台,实现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监测,动态获取水体分布、泥沙量等数据 [4] - 研发多源卫星协同监测技术,应用于郑州市防洪系统,支撑省级防汛平台的灾情评估与应急响应 [5] - 启动"基于重力卫星的地下水监测与预警技术"项目,通过双重力卫星联合观测破解地下水监管难题 [5][6] 智慧防汛体系建设 -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1:600比例尺的"黄河下游动床模型"试验,模拟11785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的洪水演进过程 [7] - 自主研发国内首台"河工模型人工智能地形制作设备"及嵌入式PLC自动控制加沙系统,实现试验数据采集数字化与智能化 [8] - 通过"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孪生黄河"三体系联动,构建科学决策场,精准预报滩区淹没范围和防守位置 [9] 泥沙资源化利用 - 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上游河岸,提升土体抗冲刷能力,兼具生态环保与低能耗优势 [11] - 通过热活化、机械活化等技术将黄河泥沙转化为胶凝材料、3D打印建材,降低天然资源消耗成本 [13] - 利用汛期泥沙改良盐碱化土壤,增加农田养分,实现"清淤—资源化—应用"闭环 [13] 水利技术突破 - "模型黄河"智慧平台实现800米模型复现464公里黄河河段,填补原型观测参数空白 [7][8] - 二维水沙动力学模型结合原型数据与试验检验,动态模拟水沙演进过程 [8] - 泥沙处理从传统"拦排放"转向"调挖"模式,挖掘资源属性价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