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货币体系变迁视角的数字货币
观察者网·2025-07-04 23:51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货币体系经历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信用本位三个阶段,信用本位时代央行调控能力增强[4][6] - 布雷顿森林体系因黄金储备有限导致"尼克松冲击",终结金本位[4] - 信用本位依赖央行信用与政策,部分国家选择锚定他国货币以维持稳定[6] 数字货币兴起背景 - 技术进步(区块链、AI)和"数字原住民"代际更替推动数字货币必然性[7][8] - 年轻一代偏好虚拟资产、NFT,传统资产执念减弱[8] - 区块链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智能合约提升效率,满足实时结算与全球流通需求[8] 货币多元化趋势 - 未来货币体系将呈现央行法定货币与稳定币并存的多元化格局[10] - 稳定币冲击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跨境资金流动及央行监管能力[10] - 科技企业可能主导支付渠道与用户数据,加剧"数字垄断"[10] 央行应对策略 - 央行需探索监管框架内稳定币的支付工具应用,同时防范支付场景垄断[2][11] - 借鉴美国稳定币合规监管经验,强化反洗钱、资金安全等规范[11] - 央行需平衡创新与安全,构建开放有序的新型货币体系[11][13] 未来展望 - 数字货币资产属性与支付功能融合预示货币体系新阶段[12] - 央行信用货币仍为核心,但稳定币将渗透经济活动满足高效跨境需求[12] - 需加强国际协作参与全球数字金融治理,提升金融话语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