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车比全款便宜?别高兴太早,这才是4S店最深的套路
36氪·2025-06-30 11:38
行业现象分析 - "高息高返"模式通过贷款返现使消费者实际购车价低于全款,形成表面"三赢"局面(消费者获折扣、经销商冲销量、银行拓业务)[1][2] - 该模式本质是利用新能源政策套利,导致行业对短期金融手段产生依赖[2] - 监管部门于7月叫停该模式,引发行业戒断反应[2] 消费者行为影响 - 消费者被引导选择贷款方案,全款购车面临提车延迟或优惠减少等隐性限制[3] - 部分消费者忽视合同细节,在两年免息期后可能面临高额利息[3] - 价格体系混乱加剧持币观望情绪,削弱市场活力[6] 经销商行为异化 - 经销商利润重心从卖车转向金融返佣,销售KPI转向金融渗透率[3][4] - 部分经销商为短期佣金向高风险客户推销贷款,埋下系统性风险[4] - 行业竞争演变为金融补贴力度比拼,导致新车价格体系崩坏[5][6] 市场连锁反应 - 二手车市场受新车价格波动冲击,残值评估体系失效[6] - 监管干预后预计出现短期销量下滑及经销商利润收缩[7] - 行业需重构盈利模式,从一次性销售转向持续性服务运营[7][8] 未来转型方向 - 车企需转型为服务运营商,提供包含保养、充电、活动等增值服务的"出行服务包"[8] - 推行透明化销售(如一口价模式)和线上化流程,消除信息不对称[8] - 金融机构需回归风险定价本质,提供条款清晰的合理金融产品[8] 行业长期影响 - 监管叫停加速行业出清,短期阵痛后将推动健康秩序重建[9] - 模式终结倒逼企业聚焦产品力与服务创新,形成可持续竞争力[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