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的新征程:当小米放弃性价比
36氪·2025-06-27 04:14

产品表现 - 小米Yu7发布后1小时内大定订单超28.9万台 [2] - 预售首日销量超过60万台的iPhone4 小定首日超过20万辆Cybertruck [2] - Su7与Model Y在中国市场月销榜首竞争激烈 2月、4月和5月超越Model Y成为榜一 [4] 市场策略 - 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出不靠性价比的路线 凭借同价位段性价比"较低"的产品实现高关注度和销量 [2] - Yu7全系标配19寸轮毂 高配版本需额外加钱 27.8万Pro版本相比标准版多2.6万仅增加空悬和小功率电机 [7] - 公司定价策略注重商业回报 Yu7贡献的毛利水平预计远胜Su7 20万大定中无亏钱销售 [8] 消费者行为 - 主力消费人群购车决策不关心性价比 更关注产品吸引力和独特性 [5][7] - 社交媒体精准推送导致品牌粉丝较少接触负面评价 舆论环境不影响实际销量 [4] - 消费者情绪价值成为高端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11] 行业对比 - 与极氪、小鹏、理想、比亚迪等同价位车型相比 Yu7性价比仅优于Model Y [7] - 苹果、特斯拉和索尼等成功企业均不以性价比定位产品 但保持高盈利能力 [10] - 特斯拉近年性价比低于中国新能源车 但仍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9] 公司发展 - 公司正走类似苹果、特斯拉的成功道路 通过高关注度和独特产品定位实现商业成功 [10] - 第一款Su7销售火爆为Yu7奠定成功基础 [8] - 公司展现出对品牌的绝对信心 敢于推出低性价比产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