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充电宝品牌召回背后:消费电子行业电芯之殇
36氪·2025-06-23 07:32
事件概述 - 罗马仕因安全问题召回49万台充电宝 高校禁用其20000毫安产品[1] - 安克创新公告指出某供应商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可能导致长期使用后过热或燃烧[1] - 事件涉及行业通用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 其多个3C认证处于暂停状态[3] 供应链影响 - 安普瑞斯为小米、绿联、倍思等主流充电宝品牌供应电芯 是国内消费类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及软包电池第一大供应商[3] - 原材料变更降低电芯热失控阈值 下游厂商无法通过常规监测发现异常[4] - 安克创新已终止与安普瑞斯合作 切换至其他供应商[4] 行业现状与矛盾 - 2024年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市场占比38.7%[6] - 行业技术壁垒低 集中度一般 陷入低价内卷 200元以下产品为主流 49-99元产品常见[6] - 核心矛盾是市场追求极致低价与锂电池安全高成本要求的冲突 电芯成本占比超50%[6] - 电芯制造商为降成本擅自变更材料、简化工艺 埋下安全隐患[6] 政策与标准进展 - 工信部6月18日公开征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标意见 拟解决容量虚标、老旧电芯回流等问题[8] - 政策将覆盖生产技术、质量监测等环节 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质量战 可能复制锂电池"标准化→集中化→国际化"路径[9] - 参考动力电池发展:2025年强制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推动产业高质量升级[8] 技术升级与合作动态 - 安克创新与新能源集团(ATL)达成过亿金额合作 提升电芯质量标准[9] - 行业需平衡技术创新(如快充、固态电池)与消费电子对轻薄的苛求[8][9] - 动力电池电芯价格降至0.3元/Wh(含税0.35元/Wh) 部分企业低于成本价销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