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我的机器人“工友”
长沙晚报·2025-06-18 23:29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 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圆柱坐标型Versatran于1960年在美国诞生,开启了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探索 [1] - 2000年前后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工厂逐步实现单工位上岗,现已成生产新常态 [2] - 经过20多年发展,工业机器人从单工位应用升级为贯穿全工艺流程的智能化产线 [6] 长沙智能制造现状 - 2024年长沙市培育124家智能制造企业和1587个智能工位,工业机器人是推动智造升级的核心力量 [1] - 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实现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的效率奇迹,远超传统制造耗时 [6]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案例 - 工厂拥有300多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备料、焊接、机加等工位,AGV小车实现自动化物流 [2] - 支重轮装配工位采用4台六轴机器人协同作业,12分钟内完成18个支重轮和72颗螺栓装配 [4] - 焊接产线效率提升70%以上,焊缝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8.5%,自动化装配品控达100% [8] 机器人技术演进 - 六轴机器人可模拟人类关节动作,胜任焊接、装配等高强度或危险工种 [6] - 传感技术和视觉系统赋予机器人环境感知能力,实现逻辑判断与决策 [7] - 协作机器人+视觉+电气控制系统实现液压管路自动检测,拦截不合格产品 [8] 生产模式变革 - 工业4.0阶段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从原料配送到检测均由机器人完成 [6] - 机器人协同作业带来生产方式革新,推动工业互联网联通每台设备 [8] - 产线工人需转型为掌握编程、遥感等技术的机器人运维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