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首起利用AI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宣判
中国青年报·2025-06-18 02:34

AI侵权案件判决 - 北京首例利用AI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宣判 被告4人利用AI软件篡改网络原创作品制成拼图销售3000余件 牟利27万余元 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至缓刑并处罚金 涉案公司被罚10万元 [1] - 案件涉及高技术手段犯罪 检方引导侦查获取56张光盘与3个移动硬盘的电子数据 数据量相当于数百万本网络小说 [2] - 除报案人外 还发现5名创作者的10幅美术作品遭侵权 被告通过AI修改他人作品并建立"养小号防封店"机制规避平台监管 [2][3] 侵权者行为模式 - 侵权者利用AI软件对原创作品进行细微篡改 使盗图与原图"如出一辙"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侵权商品 [1] - 聊天记录显示侵权者抱有侥幸心理 认为"顶多就是给钱 又不用吃牢饭" 甚至用"富贵险中求"鼓动继续侵权 [3] - 侵权者建立应对机制 包括"养小号防封店"策略 声称"投诉起诉都不担心 就怕平台关店耽误赚钱" [2] 行业影响与监管 - 本案为AI技术应用中的著作权保护提供判例 检察机关将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完善电商与AI融合的监管路径 [3] - 案件显示AI技术被用于新型侵权方式 需要推动压实电商平台监管责任 规范AI技术合法使用 [3] - 判决结果被创作者视为"定心丸" 有助于保护原创积极性 促进内容创作行业健康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