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下的油价迷局:短期见顶与长期供需重构现
36氪·2025-06-18 00:07
地缘政治与油价关系 - 俄乌冲突后地缘政治事件频率和烈度显著上升 但每次事件引发的油价上涨都是抛售机会 因冲突未造成实际供应中断且原油供应多元化 [1] - 伊朗以色列冲突中双方均避开关键能源基础设施 布伦特原油从冲突前65美元/桶涨至74美元/桶 后续上涨空间可能仅剩5美元/桶 [2] - 除非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 否则油价将复制历史走势 在冲突顶峰后快速下滑 该海峡封锁概率仅17% [3][8][9] 原油供需基本面 - 全球原油库存持续高于季节性标准 显示供大于求 沙特推动OPEC+增产加速供需失衡 [10] - 中国石油需求可能在2025年达峰 电气化进程削弱原油依赖 印度等新兴市场体量不足以替代中国需求 [11] - 非OPEC产油国如墨西哥湾、南美等地快速增产 供应多元化进一步压制油价 [10] 霍尔木兹海峡战略地位 - 海峡日运输原油1650万桶 占全球贸易量40% LNG运输量占30% 但历史上从未因战争中断 [7][8] - 沙特和阿联酋已建设替代管道 可绕过海峡运输400万桶/日原油 伊朗自身出口也高度依赖该通道 [8][9] - 海峡最窄处仅32公里 易受陆基攻击 但伊朗从未实际封锁 仅作为政治筹码 [7][8] 长期油价展望 - 2025年全球原油上游投资预计降至4200亿美元 低于太阳能投资 长期供给受限将支撑油价 [15] - 全球电气化进程除中国外进展缓慢 经济对原油的依赖将持续 但短期需消化供过于求局面 [14][15] - 油价探底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但再现2020年极端负油价概率较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