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助成果 - 中国第3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18个月内完成9188例医学检验、534台主刀手术、177人次危重患者抢救,并开展近80项当地首次进行的手术和检验 [4] - 医疗队建成几内亚首个病媒生物防制室,填补当地技术空白 [4] - 第31批医疗队近期完成几内亚首例AI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延续中国医疗队精神 [4] 医疗队组成与工作环境 - 第30批医疗队由24人组成,包括北京安贞医院16个临床科室专家、北京卫健委政策专家、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家和专职翻译 [5] - 中几友好医院作为主要工作场所面临设备型号不全、药品耗材短缺等严峻挑战 [5] - 医疗队通过创新方式克服困难,如使用患者自体组织替代手术材料、缝制自制医疗器具等 [6] 技术创新与培训 - 医疗队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近80项新技术,填补当地医疗空白 [6] - 举办中几友好医院第一届腹腔镜培训班,培训当地医生掌握先进技术 [13] - 向科纳克里职业卫生学校捐赠医学教学模具,开展急救和护理培训 [13] 公共卫生建设 - 公共卫生专家周小洁起草11项技术规范,带领团队将驻地餐厅蟑螂密度从每张粘蟑纸40余只降至0 [11] - 团队清洗消毒驻地和医院水箱,完成约4万平方米环境与病媒消杀 [11] - 创建几内亚首个病媒生物防制室,采集500余号昆虫标本涵盖20种重点病媒生物 [12] 文化传播与知识传承 - 医疗队与孔子学院学生交流中国书法、民乐、戏曲等传统文化,建立跨国友谊 [9] - 出版《几内亚首例临床病例汇编》等法文医学书籍供当地医生学习 [13] - 编写《非洲防蚊手册——中国消除疟疾经验在非洲推广应用》中法双语版教材 [13] 援助模式创新 - 提出"3个精准"医疗援外思路:精准人员援助、精准技术援助、精准物资援助 [12] - 向几内亚卫生部提交《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历程和本地化建议》等多项公共卫生报告 [13] - 推广"需求导向、重点突出、可持续性"的援助原则 [13]
中国医生是“带来希望的白衣天使”(“一带一路”话健康)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16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