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拼团”到专线,让绿电直抵用户
人民日报·2025-06-16 19:57

绿电直连定义与模式 - 绿电直连指新能源发电不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实现电量清晰溯源[1][2] - 电源类型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涵盖新建和存量项目[2] - 分为并网型(可余电上网)和离网型两类,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允许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5][6] 政策推动背景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通知》鼓励绿电直连,旨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响应企业绿电需求[1][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2026年实施,出口企业需通过绿电直连降低碳关税成本[3] - 特斯拉等跨国企业要求供应链100%绿电生产,绿电直连提供物理溯源解决方案[3] 适用主体与场景 - 四类主体可参与:新增负荷配套新能源、存量负荷调减自备电厂、出口外向型企业、未并网存量新能源项目[4] - 典型案例:铝材出口企业通过直连专线使用周边光伏电站电力,替代传统电网供电[5] 投资与运营机制 - 负荷侧企业为主导投资方,发电企业或第三方可参与,电网企业不介入[7][8] - 电价通过协商形成,需缴纳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费用[8] - 市场化机制保障用户、发电企业、电网三方共赢:用户免碳税、发电企业获消纳渠道、电网维持收益[9] 行业影响 - 打破电网主导接入模式,为民营等多元主体创造制度空间[7] - 解决部分地区投资主体限制、余电上网禁止等问题,提升市场活力[8] - 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就近消纳场景拓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