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月洞门:赓续千年的美学符号
人民日报·2025-06-13 22:01

月洞门的文化意蕴与历史演变 - 月洞门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极具辨识度的造型元素,形如满月,承载着深邃的文化意蕴,寄托对美好圆融的追求 [1] - 圆形作为建筑元素在中国园林中有悠久历史,起源可追溯至汉代园林的"月牖",唐宋时期定型为独立建筑构件,明清时期达到艺术巅峰 [1] - 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和扬州瘦西湖吹台是月洞门艺术的经典代表 [1] 月洞门的设计哲学与地域特色 - 月洞门设计暗合"以虚纳实"的哲思,圆形门框如同画框,形成"四时之景皆入画"的框景效果 [2] - 江南园林月洞门多采用青砖粉墙素雅色调,门楣题写"迎晖""涵青"等匾额,暗示时空转换 [2] - 北方皇家园林月洞门装饰华丽,如颐和园乐寿堂前的琉璃月洞门以黄绿釉彩镶嵌缠枝花纹 [2] - 岭南地区发展出"月亮门"变体,门洞边缘装饰彩色玻璃或灰塑蝙蝠纹样,展现地域审美特色 [2] 月洞门的现代创新与应用 - 当代建筑中月洞门元素以抽象方式重生,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采用钢结构门框和玻璃材质重现月洞门形态 [2] - 月洞门的"框景"效应被转化为博物馆空间过渡的媒介,如苏州博物馆入口电动移门设计 [2] - 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清水混凝土月洞门廊道创造出超越实体的冥想空间 [2] 月洞门的文化符号意义 - 月洞门已演变为开放的东方文化符号,持续吸纳新材料、技术和观念,融入其他艺术形式 [3] - 这种圆形图式既承载"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也昭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 [3] - 月洞门折射着东方美学的独特神韵与活力,其魅力延续千年并不断焕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