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们打得越凶,越能理解“华为不造车”的含金量
36氪·2025-06-12 10:11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价格战转向公关战的激烈竞争阶段 显示行业进入新转折点[1][3] - 当前中国市场前五大车企合计份额不足60% 远低于日本(80%)和德国(70%)的集中度水平[4] - 行业将不可避免走向寡头垄断格局 预计未来3-5年将淘汰大量车企[4][7] 车企生存策略 - 比亚迪凭借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实现成本优势 推动"油电同价"策略冲击竞争对手[7] - 头部车企账期普遍延长至180天 远超外资车企60天水平 北汽蓝谷2024年账期达247天[10][11] - 生存关键取决于核心技术或成本控制能力 供应链企业面临巨大压力[7][12] 电动化转型进程 - 比亚迪已完成全品类新能源产品布局 覆盖A级车到MPV市场[13] - 传统车企如吉利 长城面临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12][13] - 新势力车企凭借灵活机制建立差异化定位 但产品线相对单一[13] 华为战略选择启示 - 华为车BU 2024上半年净利润率达21.38% 远高于整车企业3-5%水平[19] - 选择HI合作模式已覆盖20多家车企 深度合作占比接近50%[23] - 避免直接造车使其成为车企理想合作伙伴 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21][22] 行业最新动态 - 一汽 东风等五家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24] - 行业开始从恶性竞争转向技术突破 供应链关系逐步改善[26] - 账期统一将加速淘汰弱势车企 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