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文化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 票据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体系之一,为金融强国建设筑牢文化基础[1] - 新时代为票据文化注入新元素,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适应性创新[1] - 票据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已开展一系列实践举措[3] 票据文化助力"五篇大文章" - 国务院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要求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支持力度[3] - 人民银行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3] - 商业银行重点为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提供票据融资,实施精准化惠企政策[3] 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成效 - 中小微用票企业家数占比达98.2%,用票金额占比78.1%[5] - 全市场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1.51%,低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83个基点[5] - 票据文化从理念、机制、产品等多角度实践中国金融文化价值观体系[5] 票据支持消费市场发展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 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是票据贴现融资主要行业[7] - 票据基于信用属性,通过支付与融资功能支持消费市场创新[7] 票据提升新质生产力效能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9] - 票据业务串联国家政策与企业需求,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9] - 金融机构研发创新票据产品,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和核心技术攻关[10] 票据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 五部门要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2] - 票据能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优于贷款和民间借贷[12] - 通过票据池、贴现等方式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打通资金服务最后一公里[12]
弘扬票据文化,坚持服务经济本质
国际金融报·2025-06-11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