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概况 - "致敬先生·美育中华: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展"在复旦管院政立院区朵云书院举行,聚焦马相伯、蔡元培等十位教育家及其创办的杂志、课本等文化成果 [1] - 展览分为三部分:先生、杂志、老课本,其中"杂志"部分包含新闻时政、经济民生等六个类别,"老课本"以衣、食、住、行为主题展现民国美学教养 [4] - 展品包括民国教育家手稿、书法、著述及纪录片,80%老杂志和老课本为上海出版,反映当地文化氛围 [6] 核心人物与内容 - 复旦大学创始校长马相伯提出"自强之道,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学堂为先",其生平通过纪录片、书信及《文摘·战时旬刊》等报刊展出 [7] - 蔡元培、胡适、晏阳初等学者参与课本编制,如蔡元培倡导"美育替代宗教",丰子恺以艺术建国理念编写课本 [11] - 展览特展1932年商务印书馆被炸后出版的教科书封面,以断壁残垣设计体现特殊时代背景 [12] 教育理念与历史传承 - 马相伯办学宗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被写入《马相伯传略》,其教育实践与美育机构构想获20余万字详述 [15] - 李登辉将复旦公学改为大学并引入耶鲁模式,新增商学院等实用课程,《李登辉传》新增约三万字史料 [15] - 颜福庆推动中国医学现代化转型,《颜福庆传》新增六万余字内容;陈望道作为修辞学家引领复旦战后重建 [16] - 苏步青建立复旦数学"南方重镇",谢希德开创半导体物理学科,其传记记载复旦转型研究型大学的历程 [17] 配套出版与文化合作 - "复旦大学校长传记系列"六册图书在校庆之际出版,涵盖马相伯至谢希德六位校长,采用AI着色老照片及全彩印刷 [3][17] - 上海光华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传记出版,展览由策展人邓康延与光华教育集团创始人鲁育宗合作促成 [13][18] 展览特色与影响 - 展陈设计融入书店环境,展架与自习区交错,体现民国美学"细雨无声"的浸润效果 [4] - 老课本语言朴素(如36字描述荷花),通过衣、食、住、行主题传递儒雅文静的生活美学 [9] - 展览已巡展十城,上海站侧重本地出版史,展现商务印书馆等机构的文化贡献 [6]
致敬先生
第一财经·2025-06-09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