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Labubu太火:仿冒工厂来不及生产,侵权该如何管控
第一财经·2025-06-09 10:55
核心观点 - Labubu正品市场繁荣与仿冒品猖獗形成鲜明对比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仿冒产业链监管漏洞亟待重视 [1][7] - 仿冒工厂出现产能不足现象 供需失衡导致排单周期延长且加价也无法及时调货 [2][3] - 泡泡玛特业绩与股价因Labubu爆火双飙升 2024年营收达130.38亿元 市值达3368亿港元 [5] 仿冒市场供需状况 - 东莞仿冒工厂出现"加钱都没货"情况 数千只订单需排单至月底 两周前同等数量订单可几天内发货 [2][3] - 仿冒品分为"高仿高品质"款(38元/只)和"义乌高品质"款(十几元/只) 前者为1:1仿制品 [2] - 仿冒工厂日产能达数千只 但仍无法满足需求 供需失衡从快速响应变为排队等待 [3] 正品市场表现 - Labubu盲盒原价约100元 二级市场"拆盒未拆袋"售价229-3999元 隐藏款被加价20-30倍至2000-3000多元 [5] - 普通款普遍溢价2倍以上 单个99元盲盒售价200-600元 [5] - 海外市场热度显著 英国出现抢购冲突 获国际名人(Lisa、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公开使用 [5] 公司财务与市值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达130.38亿元 市值从低谷攀升至3368亿港元(截至6月9日) [5] - 公司成为潮玩经济领域首只10倍大牛股 [5] 行业监管与知识产权 - 大规模生产仿冒品侵犯品牌方知识产权 扰乱市场秩序 [6] - 需加强造假者处罚及黄牛交易管控 [6] - Labubu经济现象成为检验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试金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