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西大学团队提出高碳产业低碳转型新方案
科技日报·2025-06-04 10:32

研究成果概述 - 山西大学程芳琴团队与清华大学鲁玺团队在《自然·可持续性》发表"尾气—熔渣协同循环体系"研究成果,提出分阶段脱碳技术路线图 [1] - 研究聚焦焦炉煤气—废渣协同减碳效益,系统量化煤—焦—冶—建—化产业链共生的脱碳潜力 [1] 技术突破 - 构建"渣热回收—吸附重整—高炉喷吹—建材利用"全流程能—质循环技术体系,突破传统气/渣单一循环模式瓶颈 [2] - 通过气—渣组分协同调控与能质耦合,碳减排潜力从15%—28%提升至48%,固废利用率从30%提高到65% [2] 产业应用潜力 - 覆盖全国361家钢铁厂、331家焦化厂、1531家水泥厂的点源数据集及空间匹配模型显示,煤—焦—冶—建—化产业碳减排潜力可达63%—92% [1][2] - 气—渣协同循环技术适配煤基产业集聚区,在现有产业布局下可实现资源增效减碳 [2] 行业背景 - 钢铁—焦化产业贡献全球工业碳排放量的30%,其高温熔渣(1600℃)与工艺尾气蕴含大量未开发的热能与碳氢资源 [1] - 工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物质—能量协同减碳潜力尚未充分开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