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因产品成分检测争议爆发公开冲突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郝宇并指责巨子生物操纵舆论 巨子生物否认指控并反击华熙生物恶意炒作[1][3][9] - 争议核心为巨子生物王牌产品"胶原棒"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 郝宇检测显示含量仅0.0177% 远低于标注的0.1%以上 巨子生物自检结果称含量达0.27%-0.28%[6][9] - 双方检测方法存在根本分歧 郝宇采用HPLC氨基酸定量法 巨子生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行业标准YY/T1947-2025[6][9][11] 市场反应 - 巨子生物股价暴跌4.69%至65.05港元/股 华熙生物股价逆势上涨6.94%[2] - 市场担忧巨子生物618销售业绩可能受冲击 其王牌单品"胶原棒"2024年销售额达36亿元 占可复美品牌收入近80%[2][12][14] 行业竞争格局 - 争议反映医美行业两大技术路线竞争 华熙生物代表玻尿酸阵营 巨子生物代表重组胶原蛋白阵营[14] - 胶原蛋白市场前景广阔 预计2026年市场份额将超透明质酸 年复合增长率达52.6% 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1738亿元[14] 公司经营状况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07% 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06% 市值曾突破920亿港元[14]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 净利润1.74亿元同比暴跌70.59% 市值从千亿高点缩水至约240亿元[15] 事件发展进程 - 华熙生物首次确认与郝宇资本关联 通过旗下基金持有其公司上海柳页医创32.4%股权 并称其为"华熙生态重要成员"[1][6] - 陕西省市场监督部门已介入调查 行业标准缺失是争议根源 化妆品行业尚未明确重组胶原蛋白法定检测标准[9]
“汝求战,便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