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金融专访|杨涛:国家层面可出台科技支行建设基本标准
南方都市报·2025-06-03 09:29

科技支行发展现状 - 大中型银行已在总行和省分行层面设立专门科技金融部门 全国科技支行数量达2178家 [2] - 国内最早科技支行可追溯至2009年建设银行与成都银行在成都高新区的两家支行 业务重点转向服务高新技术企业 [3] - 2023年10月深圳出台科技支行建设指导意见 建立包含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占比等定量指标的立体式评价体系 [5] - 2024年5月上海监管局发布科技支行梯度培育工作意见 将科技支行分为监管部门认定和银行自主确定两个层次 [5] 科技专营机构优势 - 有利于探索适应科技金融需求的组织体系 突破传统金融组织约束 建设"科创友好型"金融模式 [3] - 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解决现有银行业信贷管理与高风险科创活动兼容性有限的问题 [3] - 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专业能力 通过集中资源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和开发适合产品 [3] 科技支行建设标准 - 国家层面应推动金融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建设 确立基本建设原则 [4] - 地方层面需考虑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 深圳和上海已出台差异化建设标准 [5] - 银行自身标准应高于国家和地方要求 围绕区位布局、客群结构、专业能力等维度制定 [5]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 当前科技金融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 需围绕创新企业集群和产业链探索支持模式 [9] - 应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缓解科技金融探索中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10]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可间接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同时成为新技术前沿实践场景 [10] 大模型金融应用 - 大模型应用机遇包括服务实体经济战略压力、金融业数字化升级内在驱动力等七方面 [7] - 应用挑战包括可解释性问题 需将可解释性纳入金融机构管理者责任 [8] - 需解决准确性问题如幻觉问题和对齐问题 以及算法趋同带来的风险 [8] 尽职免责机制 - 应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专属评价体系 [6] - 需明确"尽职"情形 对尽职情况较好的给予奖励和支持 [6] - 应细化"免责"规定 研究建立免责负面清单 完善认定标准和流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