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I产业发展 - 北京正成为AI大模型领域的战略高地,汇聚了智源研究院的"悟道"大模型、月之暗面、智谱等人工智能独角兽 [1] - 北京积极打造"全球开源之都",开源技术已深入汽车、机器人等行业 [1] - 在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新京报AI研究院推出"AI浪潮录"专栏,深度访谈AI浪潮亲历者 [1] 投资人视角 - 天使投资人是AI初创企业迈出"第一步"的关键支持者,英诺基金较早关注生成式模型潜力,2022年6月投资了深言科技 [4][5][6] - 投资人更青睐有经验的创始人,如深言科技的岂凡超团队虽有技术实力,但融资竞争力不如王小川、王慧文等有创业经历者 [12] - 过半投资项目为"水下"项目,不投资完全市场化、公开化的路演项目 [14] AI大模型发展历程 - 2013年以CV和自动驾驶为主导的第一波AI浪潮,2018-2019年"AI四小龙"经历高峰与低谷 [7] - 2018年BERT出现,大幅提升NLP能力,Transformer架构提供多元化能力 [7] - 2020年OpenAI发布GPT3和Diffusion模型,显示AI多维爆发潜力,新时代到来 [8] - 2021年底国内除百度和阿里外,仅智源研究院关注大模型方向 [8] 创业者特点 - 当前AI大模型创业者多为科学家或"技术大牛",圈子收敛,属于科学共同体 [18] - 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基本保障,高技术壁垒要求创业者是学界或行业翘楚 [16] - 高校技术基因影响创业,清华和浙大创业文化最踊跃,哈工大技术强但创业者较少 [16] 投资策略 - 天使基金偏向长期主义,关注公司创新力度和生产力提升,接受企业长期亏损 [21] - 体系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如机器人领域投资机器人公司、供应链公司和场景化公司 [22] - 2024年投资重点是Agent(智能体),DeepSeek验证了推理模型前景 [23] 行业趋势 - Llama开源缩短了大模型研发差距,使创造新模型不再困难 [13] - 大模型训练从"暴力美学"转向细致工程化,"用钱换能力"路径失效 [26] - 初创公司应避免在超级共识形成后做无窗口期的事,不要试图占领巨头地盘 [27][28] - 产业在推动AI技术范式上的作用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超过学界 [20]
AI浪潮录丨王晟:谋求窗口期,AI初创公司不要跟巨头抢地盘
贝壳财经·2025-05-30 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