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重返港股市场,长线资金主导明星IPO
第一财经·2025-05-28 13:23

港股市场回暖 - 港股IPO和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港交所改革、中国科技和消费企业崛起、流动性改善是主要催化剂 [1] - 恒生指数从2021年6月30日至2023年12月中旬大跌超40%,香港IPO融资额从2021年的超3300亿港元跌至2023年的约450亿港元 [1] - 2025年以来港股IPO融资额已达600亿港元左右,普华永道预计全年总量将达1300亿港元,跻身全球前三 [1] 外资重返港股 - 海外机构在港股明星IPO中占比显著,宁德时代国际配售占比达92.5%,订单需求合计近550亿美元,其中约20%来自主权财富基金及长线基金 [1] - 主权财富基金明显回归,中东、北欧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在2025年明确增持中国资产 [5] - 海外ETF加速配置港股消费及科技板块,恒生科技指数ETF规模持续扩大 [5] 消费和科技板块表现 - 2024年是港股消费股的大年,2025年科技股接棒,互联网公司估值重估,消费热潮持续 [1] - 港股消费板块PE(TTM)处于2018年以来20%分位以下,部分龙头股股息率超5% [5] - 泡泡玛特过去12个月股价上涨超4倍,新兴消费企业表现亮眼 [6] 流动性改善与估值修复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2025年一季度南向资金净流入超3600亿港元 [2] - 恒指从2025年初至5月中旬的平均成交额提升近40% [2] - 恒生消费指数PE较A股折价35%,近期政策支持叠加AI技术突破带来价值重估预期 [2] 港交所改革与IPO市场 - 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如A+H快速审批通道,中国证监会鼓励A股优质龙头企业在港股建立国际融资平台 [3] - 港交所将回拨比例从50%降至7.5%,更高的机构持股比例提升新股质地、减少"打新"投机行为 [3] - 2025年港交所放宽二次上市条件,允许市值在30亿港元及以上的企业通过"科企专线"快速审批 [9] 中概股回归与AI企业融资 - 中概股回归港股、A股公司发行H股带动市场热度,已有45家A股公司递交或宣布香港上市计划,总市值超3万亿港元 [8] - 摩根士丹利估计,目前有27只中概股有资格在港双重或二次上市 [8] - 中国AI企业融资受关注,A股和港股是潜在上市地选项,群核科技有望成为首家上市的杭州AI六小龙企业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