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合并趋势 - 过去三年内公立医院合并事件至少十余起 遍布长三角 河南 山东 湖北等地 [2] - 中小型医院合并转型在未来几年内可能成为常态 [2][12] - 多数因经营不善合并的公立医院会选择压缩人员床位规模 [3] 合并原因分析 - 医疗系统出现结构性资源过剩 供需失衡导致二级医院经济运行压力加大 [2][5] - 部分医院功能定位不清晰 陷入"存在性危机" 特别是企业改制医院和妇幼专科机构 [5][6] - 头部医院扩张加剧地区供需失衡 虹吸二级医院患者资源 [14][15] 企业改制医院困境 - 企业剥离医院在属地化管理中缺乏人才资金支持 不具备竞争优势 [5] - 洛阳第三人民医院(前铁路中心医院)被合并 开放床位670张 [5] - 淄博第七人民医院(前化纤总厂职工医院)在2023年1月被合并 [5] 妇幼专科机构合并 -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与儿童医院2024年4月合并重组为市妇幼保健院 [7] - 宜兴 洛阳 潢川等地妇幼保健机构近年出现多起合并案例 [7] - 因出生率下滑导致床位空置率过高 经济上无力支撑 [7] 扩张型合并案例 - 佛山大沥医疗集团2024年组建 由三家医院整合 拥有1620张床位 2500多名医务人员 年门诊量超300万人次 [9] - 大沥镇政府2023年投入36.38亿元用于医院改扩建 [9] - 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23年1月合并 目的为加强高校医学建设 [10][12] 二级医院生存困境 - 在医疗资源富集城市面临"两头吸 中间空"窘境 被三甲医院虹吸患者资源 [14] - 上海37家头部医院由申康系统管理 以下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15] - 青海县级医院服务十几万人口却开放两三百张床位 发展支撑困难 [16] 体系转型方向 - 上海深圳向两级化医疗体系靠拢 弱化中间层级 [15] - 非省会城市二级医院需要更多经济支持 [18] - 医疗机构可考虑按医学中心 医疗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分类 简化功能定位 [12]
公立医院频频合并:扩张潮下的首次“逆行” 低效运营的医院悄然出清
第一财经·2025-05-28 00:07